• 深度学习 不亦乐乎——我校举行第十三周升旗仪式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1-05-24

  5月24日上午,济宁海达行知学校全体师生在中学部和小学部操场分头集结,分两个会场同步举行第十三周升旗仪式。

7L8A5444.jpg

IMG_1771.jpg

  中学部升旗仪式上,初二年级冀慎茹老师以《落实标准,提升公民素养》为题进行国旗下讲话。(后附演讲稿全文)学校执行校长丰建胜全程参加中学部升旗仪式,并作总结发言。

7L8A5406.jpg

7L8A5415.jpg

7L8A5436.jpg

7L8A5461.jpg

  小学部升旗仪式上,潘超老师以《深度学习 不亦乐乎》为题进行国旗下讲话。

IMG_1760.jpg

IMG_1785.jpg

发言稿

深度学习 不亦乐乎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小满时节,五月将尽,谷穗摇曳着梦想,光明映照万物,诠释着耕耘与收获的永恒真理。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深度学习 不亦乐乎?》

  提到学习,不自然的就会想到2500年前的那位智者,万世师表——孔子。孔老爷爷对学习曾有过一系列生动的阐释。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从来都应该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一边学,一边思考,学习才会更高效;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学习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不懂装懂,有不会的,我们想办法攻破,而不应一味掩饰逃避;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见合作学习,汲取身边人的优点,是多么重要的学习方式啊;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的旅途中,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他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应当及时反思、巩固,因为你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尽力去弥补。同学们,这么多充满鲜活智慧的话语,不正是深度学习应该有的样子吗?

  今天来讲,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举例来说:语文学科揣摩人物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孩子们走进人物内心,声情并茂、享受其中的样子;数学学科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孩子们全神贯注思维的过程,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都是深度学习最好的体现。

  如何有效实现深度学习呢?我有以下几点想法和老师们、同学们分享:

  一、乐而好学:做学习的主人

  同学们,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你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乐而好学,感受学习和研究的无限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是高度自觉、自主的,而不应是被动、机械的。

  比如:晨读时,眼到口到心到,朗读课文,预习巩固。课堂上,根据学程中的活动,自主学习;有疑惑的地方能在小组合作中积极讨论,大胆发言;同学们展示时,能够认真倾听,补充质疑;老师点拨时,能够感受到“英雄所见略同”的喜悦;学习结束后,及时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沉淀收获。课下,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单元检测后,细心整理错题,分析原因,并能举一反三。

  同学们,如果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都能保持这样的习惯和态度。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了走在了深度学习的大道上,你的学习之旅必将愉悦而精彩!倘若,你还有一定的欠缺,也请不要会心,因为从今天开始,你就可以尝试深度学习,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二、踏实研究:做学习型教师

  老师们,孩子们的深度学习定然离不开我们的深入研究。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追求下,我们要有更加执着而坚韧的研究精神,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我们要逐字逐句研究课标,课程标准是每一门学科教学的起点和方向;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理清教材编排逻辑,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加工,提炼出指向学科特征和立德树人的学科大概念及课程大概念;我们还应能根据大单元整体学习的要求,设计引领性的学习主题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最主要的,我们还要深入研究孩子。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是“从儿童出发”,基于儿童立场和学生视角的学习才会更加深远。

  老师们、同学们,课堂是我们师生共同生命成长的主阵地。试想在我们的课堂上,不断传来“哦,原来如此!”“唉,怎么回事?”“唔,是这样的。”“嘿,真棒!”“我有补充”“我想来质疑”“老师,这个问题我还想到了以前学的,读的……”这些充满着学习者思维痕迹的真实话语,我们的课堂自然美不胜收,风景如画。

  深度学习,不亦乐乎?希望我们以此共勉,共同成为“好学 会学 乐学”真实学习者。谢谢大家!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初二年级的冀慎茹,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深度学习,促进师生生命成长。

  何为深度学习?可谓:千人千面,万人万语。我理解的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深度学习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智慧之旅,旅程的终点不是让学生获得一堆零散、呆板、无用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积极、充分、灵活地运用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获得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成长。如何完成这场智慧之旅,让我们的大单元整体学习真正走向深度呢?

  作为老师的我们需要思考:“用过去的知识,教现在的孩子,去面对未来的世界”真的可以吗?我们理想中的教学应该是实现解决问题的教学、生成问题的教学。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问题才是知识获得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让孩子有这种能力,而并非只有知识。为此我们首先要深刻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理解本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的育人价值,课程标准如何才能带来更有灵魂的教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具体表现,以研究课程、研究教材走向深度学习;其次要深刻理解并尊重学生:教师只有读懂学生,才能设及出好的学习任务,只有尊重差异,才能兼顾各类学生,以设计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及设计课堂教学走向深度学习。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中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关键。学习活动设计的三个关键步骤:第一步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围绕单元学习目标以及阶段学习目标,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障碍点,发展空间,学习兴趣,初步设计出系列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挑战性任务,第二步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出预设,给出基本的应对方案,特别要注意学习活动应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间的关联,第三步是团队(备课组与高校科研小组)要对深度学习活动进行检验,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的一致性和适切性进行检验,将学习活动与前期确定的深度学习目标价进行对照,检查这些活动是否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讨论后优化学习活动设计.

  课堂的设计,践行“精而深”的课程理念。课堂上聚焦核心、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以评价先行、学习目标统领、学习活动撬动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设计的所有学习活动都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陪伴学生学习的过程,课堂上的提问要问之有效,开放性的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问之有度,兼顾难度与广度增强学生的灵活性;要问之有等,使学生“想猜、敢猜、能猜”拓展学生的思维。

  作为学生,必须要读懂教师设计每一个单元的意图,从读懂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的单元概述开始,明确单元目标、各学习阶段课时的安排、单元学习活动以及单元学习指导。带着目标、指导与困惑整体阅读单元内容,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读、认知新的单元内容,主动思考做好疑困及收获点的标记。整体感知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阅读教材,结合老师提供的271BAY学习资源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从而对本单元内容有整体的大概的认识与理解,能够初步建构本单元的结构思维导图。

  自习阶段的学习,务必保持绝对安静。每天晚自习开始前,有自习任务的学科班长提前公布本学科任务,高效科研小组长与常务组长协调各科任务的完成时间,尽量保证同一时间内同一小组的任务是相同的。晚自习以复习回忆—完成任务—反省总结—再预习四步法展开,既巩固当天学习的内容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课堂的自主探究是在教师解读目标及任务后的二次自主探究,本轮次探究是对自己认知的肯定或者纠正,要深入剖析自己的认知误区,标记疑困切忌讨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为解决不足寻找方法,并确定小组合作探究时自己需要解决的疑困点,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探究建构阶段是大单元整体学习四个学习阶段的核心学习阶段,大部分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需要用小组合作来完成,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位成员学会倾听、表达、质疑、思辨与总结。学习小组长根据教师解读的学习目标以及核心探究问题分配探究学习任务,每个人明确自己的探究重点,我们主张小组讨论时要有序讨论,先组内一对一讨论、再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可以先A和B2、B1和C讨论,人人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既是两人一对一讨论的过程,又是A帮B2、B1帮C的过程;B2和C整理讨论成果的同时,A和B1可以实现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深层次讨论;一对一讨论结束后可以再小组四个人一起讨论,这个过程主要是相互解疑的过程,每个人将自主学习的疑困点进行表达阐释,大家轮流相互解答,C能解答的问题不让B2解答、B2能解答的问题不让B1解答,B1能解答的问题不让A解答,A等能解答的问题不让老师解答,大家都不能解答的问题做好记录准备质疑。合作探究过程中务必及时记录自己的收获,可以简记关键词讨论结束后再完善。最终通过小组智慧的碰撞,质疑、思辨达成一致意见。小组讨论的声音不宜太大,以四个人能听清即可,杜绝形式主义的假讨论。

  最后在师生碰撞达成共识阶段,每位同学积极思考清晰表述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者仍存在的疑难问题,高效科研团队成员积极给予解答与帮扶,教师恰当指导提升点拨引发学生新的思考与碰撞,每位同学都能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完善自己的认知。

  我们的学习一定要是发自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动自发的想着学好、追求目标的学习,基于自己的基础、用自己的方法、通过学习知识认知自己的世界,在认知自己世界的过程中自己积极主动的构建,构建自己的结构、构建自己的逻辑、构建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以戴维.珀金斯的一句话结束我的发言: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我们都在路上,感谢大家的倾听。